投资行业简单来说就是“募、投、管、退”四项工作,较重要的是这个“退”字,代表了机构的盈利,我们今天就盘点下机构的各种退出方法。 “看走眼”的投资人是怎么止损退出的? 11年千团大战、14年专车大战、15年O2O、16年直播、17年共享单车,互联网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,其竞争手段也从产品、品牌、地推演变到较“刺刀见红”的补贴大战。每次胜利者的诞生都伴随着无数竞争者的倒下,这些失败者背后的投资人,到底该如何止损? 对于这些“看走眼”的投资人,通常有四种手段来止损甚至保护自己的现有收益: **种是回购,或者通过清算止损。 投资人要求企业回购股份或者直接破产清算。这有时候会通过对赌协议来执行,有时候不成熟的投资人则做的比较激烈,例如莆田的卡拉单车,因为投资人不再看好业务前景,就划转用户押金直接撤资,就是一种比较较端的止损方式。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,走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回报可言了,只能说是一种止损的方式罢了。 *二种是促成标的公司和竞争优势方合并。 当发现烧钱已经不能解决问题,同时市场竞争中并没有出现**优势方的时候,投资人就会通过促成双方合并来提升竞争力,减少运营成本,维持**,努力达到双赢的局面。大家耳熟能详的嘀嘀合并快的/Uber、美团合并点评、58合并赶集就是这样的情形。说白了就是在竞争双方的“血”流干之前,进行业务合并,即形成了行业壁垒,还维护双方的投资人回报。从现在的共享单车的竞争情形看,未来很大可能摩拜和OFO会进行合并,减少竞争成本,共同分享市场蛋糕。 *三种是促成标的公司与上下游的合并。 如果所投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较差,但是拥有独立的高价值资源。那么,投资人会努力促成标的公司与行业上下游的企业进行合并,完善收购方的业务闭环,同时保证自己的回报。比如携程收购境外专车平台唐人接,就是为了打造自己境外旅游的用户体验闭环。 *四种是促成标的公司走半公共品的路线。 类似于高速公路,具有公共品的特征(即具有排他性),但也有商业性和竞争性。如果是走半公共品路线,则会涉及到和城市**管理部门的合作,一定程度会变成**财政购买服务(PPP模式)。对于现在火热的共享单车大战,二线的单车公司未来可以尝试立足区域市场,与**合作这条路线。